五一要不要去香港呢?李女士看着旅游APP里的机酒信息,五月多雨的南方让她有点犹豫,下意识地划开墨迹天气,将香港添加到常看城市,十五天预报显示五一假期以小雨为主。还可以接受。李女士放心地下单了机票和酒店,开始畅想香港迪士尼、油尖旺citywalk,以及维多利亚港的灯火。
这个看天气小软件与李女士已有漫长的缘分:从青春岁月初次接触塞班版本的惊喜,到IOS版本引领天气APP的外观潮流;从以小时计的精准天气预测,到雷达回波一滑便知……不知不觉间,她养成了上班通勤、假期规划、出游准备、空气防护都要点开看一看的习惯。时值墨迹天气品牌成立十五周年,来自这位老用户的回忆,见证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气象服务变迁史。
初见墨迹:让人惊艳的天气APP
第一次使用墨迹天气,应该是被它的背景所吸引。15年前,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李女士刚刚踏入大学校园,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门户网站、气象网站和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2009年5月,墨迹天气塞班版上线,仅在论坛发布,依靠资深玩机用户口碑传播,次年推出安卓版。当时市面上天气服务以简略的天气图标加文字数字为主,此时墨迹一经推出,惊艳的视觉效果立刻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目光。
我记得墨迹最早是城市管理、城市主界面、温度趋势图三个页面,三屏切换滑动顺畅,使用简洁方便,很有移动互联网早期青春蓬勃的气息。李女士回忆,除了外观,墨迹天气最大的特色在于直接接入了中国气象局数据,支持2488个城市,是当时覆盖城市最全的天气软件。
2010年iPhone4横空出世,是第一款在中国大陆流行的苹果机型。李女士省吃俭用购入这台一代神机,次年墨迹天气iOS版本上线,不到两个月下载用户突破400万。在墨迹2.0版本中,背景改为随天气而定的全景动画,二次元人物小墨助手也首次亮相,阴晴雨雪、穿衣多少一看便知,大受用户好评。这一创新功能延续至今,也奠定了之后清新爽快的主视觉基调。
与墨迹共同成长:懂天气,更为懂你
这就是晴天的苍山洱海吗?太美了!每次规划假期行程前,李女士都要点开目标城市的天气界面,然后在社区里寻找最出片的打卡地,保证自己不虚此行。2012—2013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墨迹3.0推出全时实景功能,用户可以上传分享带有位置标签的街景和天气,并评论、回复、点赞,天气不仅是千篇一律的数字和动画,更是千人千面的直观景象。
老一辈习惯了守着新闻联播看次日天气,互联网时代则将其提前到小时级甚至分钟级。李女士回忆,转变的节点在2014—2015年,墨迹天气更新到4.0版本后,我突然发现可以查阅每1小时的天气变化,然后5.0版本又精确到方圆500米内、未来1小时每1分钟,这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我喜欢这种感觉。
李女士举了个印象深刻的例子:某年十一她去云南度假,行程安排只能在德钦县留一天,然而当天气候不佳,看不到大名鼎鼎的日照金山奇观,就在李女士失望地准备驾车离开去下一站时,福至心灵般点开墨迹天气,显示1小时后大概率多云转晴,让她多留了一会。果不其然,日出时分风吹云走,阳光洒在梅里雪山的尖顶,金色与蓝天交织成圣洁的景色,让她热泪盈眶,心灵仿佛受到了一场洗礼。
今天的墨迹:人人可以成为天气之子
十五年了,出门前看看墨迹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生活习惯。李女士说,墨迹可以帮助她判断自己是否带雨伞、穿什么衣服,以及选择哪种出行方式。从2016年起,墨迹天气与人们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和全面,分钟级天气预报扩展至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风力等维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出行建议。
比如,多年的墨迹生涯让李女士了解到绿色出行的重要性,第一辆爱车选择新能源品牌,墨迹天气6.0版本加入了洗车指数,提前预判避免刚洗车就下雨的窘境;近年风沙雾霾天气时有发生,唤起公众空气防护的意识,墨迹天气7.0版本全面升级空气指数功能,让李女士呵护自己的呼吸健康;随着自己眼界开阔、事业有成,李女士不再满足国内景色,墨迹天气8.0版本对全球任意经纬度天气的精准预测,让她出国旅行更安心……
墨迹用多了,甚至学会了一些原本觉得比较艰深的天气知识。李女士以墨迹9.0版本新上线的短时雷达功能举例,拖动时间轴就能看见降水雷达图的变化,自己对接下来雨水变大还是变小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出行安排也更合理。从诞生至今,墨迹天气通过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响应,不断迭代自身版本,逐渐唤醒公众对天气知识、出行规划、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气之子。
如今,墨迹天气更结合自身气象知识、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向千行万业进军,春耕秋收、航空航天、体育赛事、物流配送……可以说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背后,都有这道墨迹的身影。
十五周年之际,李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期盼:墨气值任务还是挺好玩的,后面下线了挺可惜,希望未来明星语音多一些,背景照片和卡通形象再丰富一些,天气服务可以更‘好玩’,让我们的生活少一点‘随机’,多一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