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文博会上身穿外骨骼装备控制功夫机器人
来自揭阳普宁的南山英歌队亮相文博会
在文博会体验vr装置的小朋友
文博会上的汕头英歌机器人
文博会上的乐动敦煌演出
在文博会现场 人形机器人弹奏钢琴曲
凡拓数创集团副总裁王筠介绍,“幻游永乐”是国内首个壁画艺术主题VR沉浸剧场。剧场提取了纯阳殿《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中数十幅山水长卷,通过AI算法还原水墨笔触的虚实晕染,构建了动态水彩艺术空间。永乐宫的建筑布局、琉璃鸱吻、浮雕花饰等百余处细节均被精准复原,让游客可以360°“显微镜式”探索古建筑之美。
硬核科技不仅为古建筑注入活力,还为更多文物找到了“数字永生”的可能。凡拓数创现场展示了其最新的AI三维重建技术。只需要用普通相机为文物全方位拍摄30多张图片输入电脑,10分钟左右就能生成清晰的三维模型。“我们可以为整座博物馆馆藏快速构建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孪生体’,精准还原文物的几何形状、纹理细节和材质光泽。”王筠说。
如今,在文博会现场不但可以学习修文物,还可以体验考古现场的乐趣。山东展区为游客打开了定陶王陵沉浸式考古的“时空传送门”。这座中国最大的“黄肠题凑”墓,每一层的原始结构都能尽收眼底。
“木质文物难免腐烂,但我们通过逐层扫描保留了每一件器物的数据信息,或许多年后还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进行历史解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徐波期待高科技的展示能让高冷的考古学“破圈”,让文化宝藏能更好地向公众呈现。
“潮玩+非遗”
让古老文明“变年轻”
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正在变成摸得着、玩得上、带得走的“文化盲盒”。今年,“文创中国”展区全新升级,主展区扩大到3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机构、企业和知名IP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敦煌研究院的飞天系列文创、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文创等一众文博“顶流”。
博物馆文创也玩出了科技感。例如凡拓数创研发的永乐宫明信片与冰箱贴,只要进入小程序扫一扫产品封面,就能找到通往永乐宫的“数字秘钥”,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永乐宫壁画的全景图。
“世界玩具看中国,中国玩具看东莞。”今年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火爆票房带旺了这座“潮玩之都”。本届文博会上,东莞潮玩企业再次迎来“爆单”盛况,不少具有东莞历史人文元素、东莞城市精神特质的潮流文创商品在现场“上新”。
曾经以东莞国家级非遗为题,推出“千角灯”3D金属立体拼图等“爆款”单品的国潮品牌“拼酷”,在文博会首日发布新品。这次,他们以清代嵌宝金凤冠为原型,推出国风金属拼装“粉黛二十二凤冠”。在保留东方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团队还加入了更符合年轻审美的浪漫元素。
“我们希望通过金属拼装的形式,让用户在亲手拼装的过程中,既能感受非遗的魅力,又能体验到潮玩的乐趣,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东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毛认为,在“00后”眼中,国潮产品并不只是一件玩具,他们更加注重潮玩的个性表达和社交功能。以“粉黛二十二凤冠”为例,它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DIY创作,还能变成可穿戴的配件,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感”。
除潮玩外,广东各地的非遗资源也在悄然“焕新”。梅州展区展出的版画、木雕、石雕等文创作品,巧妙地将客家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理念相融合。而在云浮展区,云浮石艺、泗纶蒸笼编织技艺、糖画、漆器、手指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不少游人驻足,其中,来自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创作的石雕“纸飞机”《逐梦起航》,更以融合现代审美的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国家版本馆设计开发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也悉数到场。其中,《印象文沁阁》系列文创以苏百钧《凤凰晨韵图》、林蓝《春天》、陈永锵《雄姿英发》等馆藏岭南画派名家作品为灵感,结合文沁阁建筑外观、九叠篆等元素设计研发,设计风格典雅大气,应用场景覆盖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装饰陈列等,深受观众喜爱。
通过文博会的平台找到更多“潮玩+非遗”的结合点,熊毛对此充满了期待:“广东拥有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我们会持续深挖本土非遗,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又创意好玩的潮玩产品,还将通过跨界合作,联动广东的动漫、文旅等产业,让潮玩融入到广泛的文化消费场景当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性表达。”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凡拓数创,亮相深圳文博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